您现在的位置: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-通化地区-杨靖宇烈士陵园-名人故事

王凤阁事迹

“松花江水流不停啊,不灭日寇气不平,长白山上英雄多呀,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,还有战友王风阁和金日成……”在这首《杨靖宇将军之歌》中提到的第一位战友就是抗日名将王凤阁。

王凤阁,1895年生于通化,曾为东北军下级军官,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在临江县红土崖率众举旗抗日。1932年4月21日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司令。同年4月底,王凤阁率部攻占柳河县城、捣毁伪县公署和日本驻柳河领事分馆、释放全部在押政治犯和贫苦民众。并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:“凤阁生于斯土,不甘坐视国家之沦亡,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意,号召同胞共伸义愤,爰组织义勇军。此后拼掷头颅、牺牲一切,此头可断,此志不移。”他提出“枪不离人,人不离乡”以通化东部山区为根据地,转战于通化、临江、辑安等地,坚持抗战6年之久,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,沉重地打击了日伪政权,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。1937年春,日伪调集重兵讨伐王凤阁,3月27日,在激战三昼夜后王凤阁终因弹尽援绝、身负重伤被敌所俘。敌人施以威逼利诱,妄图令其投降,但均遭严辞痛斥,无奈的敌人又派地方土绅前来劝降,面对大义凛然的王凤阁,这些人也只有羞愧而去。就连四岁的小金子,宁肯挨饿也不吃日本兵给他的大米饭团子。1937年4月6日清晨,阴云密布、冷风阵阵,从南关至柳条沟的沿路,日伪军警三步一岗、五步一哨,戒备森然。8点多钟,从宪兵队开出几辆卡车,王凤阁及夫人张氏、儿子小金子被押往刑场,路两旁的民众神情凄楚的目送英雄远去。王凤阁身穿一套新棉衣,刚理过发,剃了胡须的脸上刚毅而平静;他不怕死,大丈夫七尺之躯,为国殇、为鬼雄,死得其所。誓把日寇赶出中国去是他最大的愿望,遗憾的是此志未能实现……

汽车开到了柳条沟门的刑场,这里已挖好了两个坑。三人被押下车,张氏一边哄着害怕的孩子一边给他把了一泡尿。然后脸色发白两腿微颤地向丈夫身边靠拢。王凤阁对张氏说:“别怕,坚强起来!人不总有一死吗?这么死值得。”行刑的时间到了,敌人将三人押到坑边。王凤阁抬起头,慷慨激昂的向家乡民众告别:“诸位父老兄弟姐妹们!我王凤阁通化生、通化长。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,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,我和日本鬼子战斗了这些年。现在我要和乡亲们永别了。希望大家不要泄气,一个王凤阁倒下去还会有千万个王凤阁站起来!人心不死,国必不亡!乡亲们战斗啊!中华民族万岁!”说完,他神色自若的跳了下去,敌人让他跪下,他昂首屹立不动,刽子手举起长刀向将军砍去,一腔热血喷洒长空,将军身躯轰然倒地。接着,敌人逼张氏及孩子到第二个坑,张氏说:“我们活着一处做人,死也要一处做鬼”然后抱起孩子跳入第一个坑里,刽子手一枪将张氏打死后,又将罪恶的枪口对准了扑向母亲怀里哭叫的四岁的小金子,刽子手的枪在颤抖,枪响了,孩子还在哭,又一枪,哭声还没有断,第三枪响后,孩子的哭声消失了。

 1982年,通化市人民政府在玉皇山上为王凤阁将军树立了纪念碑,永远纪念这位民族英雄。

高高的玉皇山见证着民族英雄王凤阁将军的丰功伟绩,民族的精神在这山水间氤氲升腾。

0